这个世界流行的循环再生标志,也简称为回收标志,被印在商品和商品包 装上。其含义是:第一,提醒人们使用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或包装后,要把它 送去回收;第二,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材料做的,有益于环境 保护。 近来,一些城镇里增添了许多色彩鲜艳的分类垃圾桶,桶上的标签告诉人们如何把垃圾分门别类投放。但打开这些垃圾桶,常会发现里面垃圾仍然混装在一起,且多是剩菜剩饭和塑料袋、废纸片,像玻璃瓶、废报纸等“值钱”的并没有多少。这些不值钱的垃圾该如何处理,什么样的垃圾分类模式适合我们?居民在家已经把垃圾分类了,但对可回收物不是扔,而是卖到收购站6月17日中午,在北京朝阳区红庙附近社区做保洁工作的曹师傅蹬着三轮平板车来到百子湾回收站,车上驮着两个大编织袋,编织袋下面垫着拆开压平的硬纸箱,车上还有两个大塑料桶和一些零散的东西———这都是他这两天从社区垃圾里挑出来攒下的。在一家收废塑料、废玻璃的摊位前,曹师傅叫人帮忙把编织袋抬下车解开口,袋子里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倒了一地。摊主和帮工熟练地分拣清点,一会儿就数完了:玻璃瓶90个、塑料瓶212个、易拉罐160个,还有一小堆废塑料日用品。这一趟,曹师傅收入100多元。拣的时候,曹师傅说:“这就是垃圾分类!”
百子湾回收站占地20多亩,里面各种各样的废品堆积成山,都是附近社区收废品的或做保洁的人卖到这里的。红庙密闭式清洁站的赵师傅说,居民在家里就把垃圾分类了———能卖的卖,不能卖的扔。所以有了分类垃圾桶居民也不分类扔。一位大妈说,垃圾分类好就好在能分出值钱的东西去卖。这样,扔到垃圾桶里的主要是厨余垃圾和零碎杂物。废品回收无疑对资源回收利用起着重要作用,但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产业化,也使协调垃圾回收处理与废品回收的关系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年前,北京一家企业以欧洲模式经营垃圾处理,想以分类回收的废旧塑料作原料加工再生物资销售,但他们发现,垃圾里挑出的塑料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转,他们只好出钱去买废旧塑料。苦撑一年半后停产,价值400多万元的设备闲置。
物业公司要垫钱,市场运作的企业不好赚钱,垃圾处理产业化需政策扶持说北京的垃圾分类,不能不说宣武区白纸坊街道的建功南里小区。这个小区从1999年4月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几年来获得20多项荣誉称号,还分别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小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垃圾分类能坚持推行,是因为得到了市、区、街道各级领导的重视。许多领导来过这里,外宾也来参观,已经获得的荣誉让谁都不能懈怠。小区物业管理主任戚云龙介绍,小区700户居民每户每月交的3元垃圾处理费,支付4个保洁员的工资都不够。保洁员要把没有分好的垃圾再次分拣,分好类的垃圾都要由环卫部门清运走。小区里有两位居民回收废品,居民攒的瓶子、废纸卖给他们。可以说,物业公司是亏本运营。并不是大部分社区都能得到政府、企业的如此重视与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揽。现在北京的垃圾清 运处理由各区的环卫服务中心和4个环卫工程集团运作,这些单位经费由 政府全额拨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处理产业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行业竞争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如对垃圾分类没有法律规范约束、垃处理收费制度仍需继续改革、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等等。
联系电话
微信扫一扫